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圓滿舉行,由華文地區專業評審,為過去兩年香港出版的中文書籍挑選優秀作品。得獎者對獲獎感到高興,認為是對個人及團隊的肯定和鼓勵,可以令作品更受公眾關注,對推廣作品及傳遞書內信息帶來幫助。頒獎禮在香港書展首日舉辦,嘉許九個組別的最佳出版獎及出版獎作品,以及四個特別獎項,包括出版大獎、優秀編輯獎、市場策劃獎及今屆新增設的書籍設計獎之得獎者,各得獎者均藉此機會推廣作品,讓更多讀者認識到由專業評審推崇的好書,令「 好書 」得到「 好回報 」。多本優秀書籍獲得評審高度評價,得到雙年獎的肯定和表揚,對出版社、作者、編輯及設計師等業者無疑是一支「 強心針 」,證明堅持努力推出優秀作品,是會得到關注和認同。
「香港出版雙年獎」(雙年獎)由香港出版學會主辦,並連續三屆獲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創意香港」(「創意香港」)贊助。這個兩年一度評選及頒發的出版獎項,採取公平、公正及專業的評選程序和機制,為香港挑選出「雙年好書」,藉此推動及提升出版水平,助業界樹立更高的標準。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頒獎禮時,讚賞得獎作品均是眾望所歸,具高度認受性和權威性,肯定雙年獎頒獎禮已成為本地出版社、作家及編輯團隊的盛事,成功舉辦雙年獎是本地幾代出版人的心願,亦為全球華文出版界所羨慕。
林鄭月娥特別提及今屆獲得「出版大獎」的《香港觀鳥全圖鑑》,內容介紹香港可以觀賞到的500多種鳥類,圖文並茂,認為是實用的生活及科普類讀物,也讓大眾認識到香港除了是國際金融中心外,也是一個觀鳥勝地。她還打算要求同事購買一定的數量,放在接待海外賓客的國際機場貴賓室;同時亦期待得獎者未來會繼續推出優質的出版作品,為香港文化藝術作出重大貢獻。
今屆雙年獎參選書籍水準卓越,實力接近。80家本地出版社帶來超過380 本中文書參選,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多元化、設計亦相當新穎,最終由評審嚴選出80 多本高水準的得獎作品。大會將各得獎作品放在頒獎禮會場,給嘉賓及得獎者共賞及互相交流。雙年獎項目籌委會主席李家駒博士坦言,今屆參選作品競爭比預期激烈,多個組別在決選時分數接近,反映出版社已體會到雙年獎是一個要求高的獎項,同時亦顯出雙年獎可推動出版社進步。他更指出,有連續三屆擔任評審的內地及台灣資深出版人認為,香港的圖書水平因為雙年獎的舉辦而得到明顯提升,評審對此亦深感與有榮焉。
縱觀今屆雙年獎的參選者,李家駒博士認為有三個特色:有從未獲獎的本地出版社參加,有新進及資深的作家和編輯獲獎;出版創意澎湃,題目多元,有個人化,也有沉澱作品;題目具香港特色,又不乏家國情懷及世界視野。他很高興能夠成功在香港書展期間舉辦雙年獎頒獎禮,為讀者推介好書,可以「以讀攻毒」,以閱讀攻病毒。
在雙年獎中獲獎不僅是獲得專業評定,更為得獎作品及出版社帶來更多宣傳及推廣機會。大會除了安排今屆雙年獎得獎出版物在頒獎禮及香港書展場內展出,以及在相關的宣傳資料中作出介紹之外,並會在港九新界圖書館或書店進行巡迴展出。得獎出版物與出版社還獲發雙年獎「得獎作品標籤」,可放在得獎出版物的封面上,有助宣傳,引起讀者興趣。此外,香港出版學會將與香港主要書店合作,在書店內設立專櫃展銷獲獎作品,得獎者更有機會獲邀請出席活動,分享經驗和感受,促進專業交流。
大會於六月中特別舉辦新聞發布會,率先向媒體公布得獎名單,介紹各得獎作品的特色及評審評價,為作品提供重要的宣傳及推廣機會。雙年獎項目籌委會
執行主席尹惠玲認為,同業之間可透過雙年獎互相促進、推動、交流及借鏡,持續提升香港編輯出版的水平。
詳情
「香港出版雙年獎」是一個具公信力、認受性、權威性以及有價值的出版獎項,由華文地區專家組成的評審團,為香港中文出版選出佳作。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頒獎禮時,讚賞得獎作品均是眾望所歸,具高度認受性和權威性,肯定雙年獎頒獎禮已成為本地出版社、作家及編輯團隊的盛事,是本地幾代出版人的心願,亦為全球華文出版界所羨慕。
「香港出版雙年獎」(雙年獎)由香港出版學會主辦,並連續三屆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創意香港」)贊助。這個兩年一度評選及頒發的出版獎項,採取公平、公正、專業的評選程序和機制,為香港挑選出「雙年好書」,藉此推動出版水平提升,助業界樹立更高的標準。
決選日成為華文地區出版交流高峰會今屆雙年獎參選書籍水準卓越,實力接近。八十家本地出版社帶來超過三百八十本中文書參選,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多元化、設計亦相當新穎,最終由評審嚴選出八十多本高水準的得獎作品。雙年獎是標誌出版業界持續追求卓越的獎項,不僅受到本地出版業界高度認受及期待,亦同樣獲得其他地區出版同業的重視和讚賞,充份顯示雙年獎的品牌及專業地位,具有高度權威性。
雙年獎項目籌委會主席李家駒博士表示,出版雙年獎不僅是獎項的評審,其初選及決選日更是一次華文地區出版界的交流高峰會。從過去經驗所得,在每次評審過程中,擔任評審的專家及學者分享他們對出版圖書的看法,都是一個非常高端及專業的交流,對香港出版仝人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李博士期望將歷屆各評審對於中文出版的看法及高見記錄下來,作為推動雙年獎進步的一個很重要的記錄。
各評審高度評價雙年獎,中國內地決選評審之一程三國認為雙年獎評審過程非常專業、公正及公開,是一個非常嚴謹、有意義及專業的獎項。雙年獎組別涵蓋全面,參選作品數目眾多, 評審團也很強大,有華文地區資深出版人參與,是對出版從業員提供良好認可的獎項。台灣決選評審之一嚴淑女博士認為,雙年獎意
義非常重大,獎項涵蓋各種出版類別和題材,參選作品在編輯技巧、題材選擇及更貼近香港文化方面的元素愈來愈多,亦愈來愈好。獎項對出版人、作者、編輯及書籍設計師都是很大鼓勵。另一位台灣決選評審趙政岷亦指出,香港出版水
準比想像中好,在出版、編輯等方面所花的工夫令人敬佩。
香港決選評審之一陳萬雄博士表示,兩年一度的雙年獎是出版界的動力,令整個香港出版界水準提升。以往無論是設計師、編輯或出版社,在工作時都只會各自埋首做自己的事,雙年獎的出現給了大家互相觀摩的機會。各資深評審在評選時提供的個人意見,亦對啟發及推動整個產業及文化發展起重大作用,因此雙年獎才得以備受各地出版界及設計師的重視,獲廣泛認同為很值得推崇及難得的獎項。另一位香港決選評審許朝英強調,出版是綜合藝術,並非單一存在。作者透過文字抒發內心世界及對事物的看法,再與出版人、編輯、美工及市場推廣等結合而成書。他期望出版界能不斷提升出版品質,代代傳承。
雙年獎得到多位評審一直支持, 見證作品水平不斷提升。香港決選評審周蜜蜜讚賞今屆作品水平有很大進步,尤其在設計及包裝方面。她認為參選作品題目吸引、內容豐富,亦配合主題圖文並茂,對疫情下仍有各式各樣的書籍出版,並有一定創意感到驚喜,相信讀者也能感受到香港出版界一直進步及發展。
香港決選評審蔡淑玲(菜姨姨)亦認為香港出版愈來愈好,不但具備香港文化,還積極與內地及台灣交流,融入各地出版精髓再創出香港特色。她認為雙年獎是出版界盛會,就如奧斯卡金像獎, 期望雙年獎可推動出版界,在學校、社福界等不同平台也做到百花齊放。
第三屆雙年獎由業界、文化界及教育界的代表組成評審團,經過初選及決選的嚴謹過程,選出過去兩年出版的本地原創優秀中文作品。來自不同華文地區的決選評判,要在有限時間內閱覽各個組別的入圍作品,有部分評審更要擔任三個組別的評審工作,即每人要閱讀大約三十本書, 審書過程可謂非常具挑戰性。
因疫情關係,雙年獎決選討論有別於過去兩屆,評審未能面對面交流,而是採取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但無阻由二十多位華文地區出版人、設計師、專家及學者組成的評審團,以小組形式進行評分及討論,最終嚴選出九個組別的最佳出版獎及四個大獎的得主, 各獎項可謂實至名歸。
為推廣得獎作品,大會於九月起在本港書店及圖書館為今屆雙年獎舉行得獎作品巡禮,詳情及完整得獎名單見雙年獎網頁或Facebook專頁。
詳情集公信力、認受性和權威性於一身的香港出版獎項,「香港出版雙年獎」(雙年獎)匯聚華文地區專家,組成專業評審團,共同為香港中文出版界選出佳作。今屆雙年獎共選出九個組別的最佳出版獎及出版獎作品,以及四個特別獎項:出版大獎、優秀編輯獎、市場策劃獎及今屆新增設的書籍設計獎的得獎之作,雙年獎圓了本地幾代出版人的心願,亦為全球華文出版界所羨慕。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今屆雙年獎頒獎禮時,讚揚得獎作品均是眾望所歸,具高度認受性和權威性,並肯定雙年獎已成為本地出版社、作家及編輯團隊兩年一度的盛事,為業界的努力和付出打了一支「強心針」!
雙年獎由香港出版學會主辦,並連續三屆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創意香港」)贊助。這個兩年一度評選及頒發的出版獎項,採取公平、公正、專業的評選程序和機制,由專業評審團隊為香港挑選出「雙年好書」,藉此推動香港出版水平的提升,助業界樹立更高的標準。
今屆雙年獎共有80家本地出版社帶來超過380本中文書參選,參選作品水準卓越,實力相若,而且內容豐富、題材多元化、設計亦相當新穎,評審最終嚴選出80多本高水準的得獎作品。雙年獎是標誌出版業界持續追求卓越的獎項,不僅受到本地出版業界高度認受及期待,亦同樣獲得其他地區出版同業的重視和讚賞,充份顯示雙年獎的品牌及專業地位,具有高度權威性。
雙年獎項目籌委會主席李家駒博士表示,出版雙年獎不僅評審獎項,其初選及決選日更同時是一次華文地區出版界的交流高峰會。在過去每屆評審過程中,擔任評審的專家及學者一一分享他們對出版圖書的看法,成就了一場又一場非常高端及專業的交流,為香港出版仝人帶來難得的學習機會。李博士期望將歷屆雙年獎評審對於中文出版的看法及高見一一紀錄下來,作為推動雙年獎持續進步及發展的重要參考資料。
第三屆雙年獎由業界、文化界及教育界的代表組成評審團,20多位來自不同華文地區決選評判,包括出版人、設計師、專家及學者,經過嚴謹過程,在指定時間內閱覽各個組別的入圍作品,選出過去兩年在香港出版的優秀原創中文作品。
因疫情關係,今屆雙年獎的決選討論有別於過去兩屆,各地評審未能在港作面對面交流,而是採取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但疫情無礙評審進程,評審以小組形式進行評分及討論,最終嚴選出九個組別的最佳出版獎及四個特別獎項的得主,各獎項的得主都可謂實至名歸。
每屆雙年獎組別涵蓋全面,參選作品數目眾多,題材廣泛,評審團也很強大。有華文地區資深出版人參與評審,是對香港出版從業員的良好認可。各評審亦高度評價雙年獎,內地決選評審之一的程三國認為雙年獎評審過程非常專業、公正及公開,是一個非常嚴謹、有意義及專業的獎項。台灣決選評審之一的嚴淑女博士認為雙年獎意義非常重大,獎項涵蓋各種出版類別和題材,參選作品在編輯技巧、題材選擇及更貼近香港文化方面的元素愈來愈多,亦愈來愈好。獎項對出版人、作者、編輯及書籍設計師都是很大肯定。另一位台灣決選評審趙政岷亦指出,香港出版水準比想像中好,在出版、編輯等方面所花的工夫令人敬佩。
香港決選評審之一的陳萬雄博士表示,兩年一度的雙年獎是出版界的動力,有助提升香港出版界水準。以往無論是設計師、編輯或出版社,只會各自埋首做自己的工作,雙年獎給予大家互相觀摩的機會。而各資深評審在評選時提供的個人意見,亦對啟發及推動整個產業及文化發展起重大作用,因此雙年獎備受各地出版界及設計師的重視,獲廣泛認同為很值得推崇及難得的獎項。另一位香港決選評審許朝英強調,出版是綜合藝術,並非單一存在。作者透過文字抒發內心世界及對事物的看法,再與出版人、編輯、美工及市場推廣等結合成書。他期望出版界能不斷提升出版品質,代代傳承。
雙年獎得到多位評審一直支持,見證參選作品的質素不斷提升。香港決選評審周蜜蜜讚賞今屆作品水平有很大進步,尤其在設計及包裝方面。她認為參選作品題目吸引、內容豐富,亦配合主題圖文並茂。疫情下仍有各式各樣的書籍出版,作品的創意水平亦令她驚喜,相信讀者也能感受到香港出版界的持續進步及發展。
香港決選評審蔡淑玲(菜姨姨)亦指香港出版愈來愈好,不但具備香港文化,還積極與內地及台灣交流,融入各地出版精髓,再創作出香港特色。她認為雙年獎是出版界盛會,就如奧斯卡金像獎,期望雙年獎不但可推動出版界,在學校、社福界等不同平台也能做到百花齊放。
詳情